莫让“窗口”堵了群众的“心口”(众论)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0:59:30
分享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常态化落实做出部署,彰显了以改革优服务、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主动作为。

为民办事,贵在“高效”二字。近年来,随着政务服务改革的纵深推进,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系列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目标的改革措施,推动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满意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有力支撑各地各部门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真正实现了“高效办成一件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过,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办理好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事项,并非易事。现实中,仍有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遭遇“门好进”“事难办”的窘境,症结在于不上心、不用心、不走心。比如,面对那些学历低、理解能力差的群众和企业,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还要准备什么”,个别工作人员就不耐烦、不吱声,甚至“甩脸色”,让本该散发“温度”的“小窗口”,堵了群众的心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在天津市东丽区政务服务中心,媒体曾对该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做过报道:天津在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和专业办事大厅设立了379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专门的值班人员,详细记录企业、群众的诉求。对“办不成的事”,能现场答复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答复还需调查核实的,根据情况复杂程度,不超过10个工作日处理完,极大地增强了办事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切为了人民、更好造福人民,这是政务服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印发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蓝图、施工图,必将进一步撬动政务服务整体质效跃升的大格局,无疑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对于窗口的工作人员来说,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对群众不懂的问题,应该耐心解释,处处为群众想,主动为群众出谋划策,少点“冷冰冰”,多点人情味,着力解决好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成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受益者。

字相禹

一审:刘自明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 保山热点

【央视新闻】保山的他在天安门前留下一张不能露脸的照片

致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慰问信

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国首发 腾冲同步举行首发仪式

腾冲市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我市组织集中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七彩云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云岭大地各族儿女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

保山市为首家拥军加油站授牌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