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张首次拍摄到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照片让该全球濒危物种进入公众的视野。随后的多年来,它不断受到人们的大力保护。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第一张清晰影像。李家鸿拍摄于2005年高黎贡山云南保山段
过去的十余年间,在国家、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来自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合作,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和行为生态研究,取得翔实的基础调查数据和科研成果。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创新性地建立并实施了以“定猿、定群、定人”为核心的“三定”专项监测体系,对保护区内每一个长臂猿个体及家庭群实施最高级别、最为精细化的保护,同时融合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对该物种从宏观行为到微观基因的全维度认知。

长臂猿跟踪观察。线正江摄于2020年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赧亢管护站辖区
10月24日是第10个国际长臂猿纪念日。作为首个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主要栖息地,10月23日至24日,云南保山举办“猿影留踪,生命同歌——共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影像发现20周年,同守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主题系列活动。活动旨在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的认识与参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雌猿。奚志农拍摄于2007年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赧亢管护站辖区
活动期间,保山首次发布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IP形象,并首映了纪实影像片《猿影留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20年守护之路》。有关专家做客直播间、走进文化沙龙,向公众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保护经验,探讨长臂猿保护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推动长臂猿保护科学的发展。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IP形象文创产品“阿高”“阿黎”。蒋蕾拍摄于10月23日云南保山“猿影留踪,生命同歌——共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影像发现20周年,同守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开幕式现场。


在保山高黎贡山宣教馆,市民以及到访学者和游客纷纷参观并体验制作了以高黎贡白眉长臂猿IP形象打造的乌铜走银、墩锈、皮影等保山非遗文创产品。涵盖灵长类动物的科普图鉴、生态保护主题盲盒、生物多样性拼图等物品的展出,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自然科学文创衍生,也让受众对以前只在屏幕或书本里见到的白眉长臂猿以及更多高山生灵感到鲜活可触、亲近可人。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文化沙龙。蔡文雯拍摄于10月23日云南保山“猿影留踪,生命同歌——共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影像发现20周年,同守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开幕式现场。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IP形象设计巧妙地融合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典型特征以及保山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彰显出独特的地域生态文化魅力。近年来,高黎贡山在旗舰物种保护上实现了由“粗放守护”向“智慧守护”的跨越,始于林间的精准监测、成于人心的广泛认同,凝聚起社会共同守护的磅礴力量,为白眉长臂猿的复壮与高黎贡山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 蒋蕾
一审:杨冬燕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53120250003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