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宁县创新构建“双向清单、四级直通、集成平台、清单销号”四维联动机制,76名服务企业特派员精准对接217户企业,以“小支点”撬动服务企业“大格局”,让企业呼声变掌声。
昌宁县立足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建立“企业需求清单”与“部门资源清单”双向匹配机制。确保“四上”企业全覆盖并延伸至重点中小微及成长型企业。从15个职能部门选派的76名业务骨干担任特派员,覆盖建筑、水利、交通等14个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因企派人、人岗相适、专业人办专业事”。昌宁县绿康食品有限公司希望建立稳定供应链,特派员了解后,迅速协调更戛乡、鸡飞镇等乡镇,促成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保障了原料供应。
该县创新构建“问题分层、四级直通、协同联动、限时响应”的直通快办体系。简易问题“马上办”,由特派员协调或主办部门现场即时处置,目前已办结17件;跨部门问题“协同办”,主办部门牵头,3个工作日内启动会商,已联合办结26件;复杂问题“提级办”,报县政府办公室分办,由分管副县长牵头协调,已牵头办结79件;需市级支持问题“上报办”,由县政府办公室梳理后及时上报,已上报6件。昌宁县兴达塑料管厂反映长期用地指标问题,特派员收集上报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调研,多部门协同办理,问题得以顺利推进,真正实现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昌宁县以特派员制度为统领,系统整合“营商环境直通车”“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等机制,制定统一工作手册。赋予特派员“统一服务入口”职责,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归集”、服务资源“并联调度”,企业从“找多头”变为“找一人”,服务效能大幅提升。针对多次反映的“核桃青皮处理难”问题,县政府办公室归总分办,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启动核桃青皮集中晾晒厂建设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
昌宁县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销号制落实,采取分级分类处置方式,压实责任并跟踪问效。截至目前,解决资金类诉求51件,协调落实各类政策补助资金8112万元、融资贷款3500万元;要素保障类诉求19件,办结16件;生产经营类诉求49件,办结47件;政策落实及其他类诉求21件,全部办结。妥善解决了保交运集团反映的归还借款诉求,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通讯员 刘子安 杨蕊 杨志雪
一审:刘自明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