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期间,保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灯塔,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铺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网络,让法治的种子在永昌大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如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行动自觉,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
法治思想引领,普法之路笃定前行。保山市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灵魂和指南针,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通过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法治精神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中。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法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显著提升,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责任落实到位,普法机制日臻完善。在“八五”普法期间,保山市普法工作机制实现了规范化运作全覆盖,普法责任清单公示率达100%,全力确保了每一项普法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率、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述法达标率均实现100%,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尤其在重要节点,普法活动更是遍地开花,覆盖率达100%,法治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
法治素养提升,文明之花遍地开。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保山市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超过了95%,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保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实施,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保山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文明乡镇、文明村比例分别达85.29%和86.71%,展现了法治与文明交相辉映的美好图景。此外,“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获得,更是对全市法治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
法治文化繁荣,阵地建设全覆盖。保山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上同样不遗余力,共建成了法治宣传教育基地99个,市、县、乡、村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共计60个,实现了法治文化全域覆盖。尤其是在11个边境村也建起了“法治文化长廊”,让法治文化深入边境地区。同时,命名了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4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基层法治建设树立了标杆。腾冲艾思奇百姓宣讲团“田间地头讲法”模式,荣获了“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法治声音响彻田间地头。
社会治理创新,法治水平跃升。在社会治理领域,保山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创建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获评“2022—2023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地区”,并成为全省唯一获国家林草局“2024年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激励表扬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2年达100%,展现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坚定决心。腾冲市创成首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隆阳区杨柳乡首创的“关注帮扶”预防化解家庭纠纷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评选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营商环境优化,法治护航发展。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保山市同样不遗余力。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率达100%,确保了政策制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建立服务企业特派员制度,815名特派员深入1544户企业,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承诺时限压缩75%以上,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连续2次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一。共受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9.7万件,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群众满意率高达99.7%,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通讯员 张丙海
一审:刘自明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53120250003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