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滇西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保山市隆阳区的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和灿烂的笑容。各类作物相继成熟,绘就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蒲缥石榴:红宝石缀枝头,甜透果农心
清晨的阳光洒在蒲缥镇齐正伦的石榴园里,碗口大的石榴压弯了枝头,有的已经自然裂开,露出晶莹剔透、如红宝石般的籽粒,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果农齐正伦正带着工人们穿梭其间,进行采摘。
“今年气候适宜,雨水调和,加上我们全程生态化管理,石榴的长势特别好!”齐正伦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他随手掰开一个石榴,颗粒饱满、色泽鲜红、汁水充盈。“你看,这品质没得说!我们的种植海拔在1620米,昼夜温差比较大,相比现在的主产区四川会理、永胜,我们的甜度更高,回头客也很多。”
齐正伦今年种植了32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预计总产量能突破30吨,产值超过30万,还能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他介绍,如今销售渠道早已不仅限于传统市场,很多老客户提前就在微信上预订了。丰收,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果实,更是手机里不断响起的订单提示音和稳步增长的收入。下一步,齐正伦计划通过电商渠道把家乡的石榴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尝到高山石榴的味道。
近年来,蒲缥镇持续深耕水果蔬菜等传统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在这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丰收场景,同时还带动了2万多人就近就业,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下一步,蒲缥镇将整合温泉古道资源,活化塘子沟遗址、梁金山故居等,推出采摘观光游,用资源挖掘+产业培育的形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潞江咖啡:60亩希望地,“金豆”丰收在望
与蒲缥镇的石榴红交相辉映的,是潞江坝那一片片绿中透点红的咖啡园。在潞江镇新寨村,咖农屈志强站在自家的咖啡地里,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串串开始转红的咖啡果,眼中充满了期待。
“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能开始采摘了。你看现在这个挂果率,今年又是个好年景!”屈志强是一名咖三代,他家种植咖啡的历史近50年,咖啡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今年,屈志强在原有的35亩咖啡种植规模上加种了20多亩精品咖啡,预计今年可以收入30万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云南咖啡品牌声誉的崛起,像屈志强一样的源头种植户的底气越来越足。“以前担心卖不上价,现在很多精品咖啡商会直接到地头来谈合作,他们看重的是品质和可追溯性。我们的豆子,不仅能卖出去,还能卖出好价钱!”他计划,今年将部分优质咖啡豆进行精细日晒处理,以吸引对品质有更高要求的采购商,进一步增加收益。
据了解,2025年潞江镇种植咖啡8.34万亩,种植咖啡的农户有3628户,长期以来,潞江镇鼓励咖企和合作社在咖啡日常管理和采摘期间以季节性用工的方式吸纳周边劳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沃野隆阳:多元产业并进,共酿丰收美酒
蒲缥的石榴和潞江的咖啡,仅仅是隆阳区金秋丰收的缩影。近年来,隆阳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深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各乡镇不同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除了石榴和咖啡,隆阳区的热带水果、优质香料烟、甘蔗、茶叶、蔬菜等也纷纷迎来收获季。科技赋能、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正在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的销路和增值空间,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丰收,是对辛勤劳作一年最好的回报,也是对未来生活最坚实的保障。即将到来的丰收节,不仅是一个庆祝的节日,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它凝聚着对农耕文明的敬意,展现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硕果,更寄托着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生活富裕的美好憧憬。
在隆阳区的沃野之上,石榴的红、咖啡的红,与农民脸上的笑容交相辉映,共同酿成了这个秋天最醇厚的美酒。丰收的喜悦,正从田间地头蔓延开来,飘向千家万户。
记者 丁婷 赵谦 赵丽苹 马天元
一审:杨冬燕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