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秋,清风裹挟着烟叶的醇厚香气漫过大地。9月1日清晨,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烟叶收购站早已热闹非凡——农用三轮车排成蜿蜒长队,车厢里金灿灿的烤烟堆得像小山,阳光洒在叶片上泛着油亮的光泽,空气中满是烟草特有的清甜醇香,引得不少烟农围着自家烟叶笑意盈盈。这一天,是杨柳乡2025年烤烟收购开秤的首日,也标志着为期四十余天的烟叶收购季正式拉开帷幕,开启了当地烟农的“丰收结算期”。
今年,杨柳乡提前谋划、精细部署,将年度烟叶收购重点工作计划、关键工作措施梳理成“任务清单”,并创新绘制“责任落实图”,确保烟叶收购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图中清晰标注各项工作任务、具体责任人、完成时间节点及验收标准,真正实现“任务清、责任清、措施清、目标清”,为烟叶收购全程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杨柳乡烟叶收购站紧扣“提质量、控青杂”核心要求,从烟叶采收指导、烘烤技术培训到收购现场评级,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专业人员严格把关,全力确保“管好、烤好、收好每一片烟叶”,让烟农的辛勤付出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统计,今年杨柳乡全乡烤烟种植面积达4500亩,烟叶收购站计划收购量为13125担,户均种植规模22.34亩,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趋势显著。在收购站现场,来自法水村法水组的烟农杨树兰手里攥着刚结算的单据,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今年我家种了78亩烤烟,签的合同产量是10660公斤,算是我们乡的种烟大户了!今天开秤第一天,我拉来的几车烟叶评级都不错,按这个行情算,今年光烤烟收入就能有35万元,比去年还能多挣两三万,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阳光下,一片片金黄的烟叶不仅承载着烟农一年的期盼与生计,更成为杨柳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从规范化种植到精细化收购,从技术指导到产销衔接,杨柳乡通过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烤烟产业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开秤首日的热闹场景,不仅是烟农丰收的缩影,更是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生动注脚。随着收购季的持续推进,更多烟农将在这片金黄的“希望田野”上,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喜悦。
通讯员 罗熹 翟建菲
一审:刘自明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