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强根基 机制创新谱新篇 ——保山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11:12:26
分享到:

又是9月开学季,清晨的阳光洒满保山各大校园。教室里,琅琅书声伴着师生教学的身影;操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笑声荡漾;校门口,送完孩子的家长们得空便会相互分享集团化办学给自家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气象日新,人民满意,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正是保山深耕教育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保山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落脚点,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358”目标,出台《保山市关于加快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配套细化一系列实施办法,激活教育改革潜力,走出一条具有保山特色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党政齐抓:把准体制改革“方向标”

“大家对教育发展有何意见建议?”“学校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今年的教育基金筹集情况怎么样?”……开学前夕,腾冲市团田乡党委书记尹家波走进曼哈村,与村“两委”干部围坐一圈,询问大家对当地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这样的“我与书记面对面”沟通,近几年来团田乡已开展40余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为精准破解教育难题,团田乡通过“三到访”、专题座谈、200余户入户走访摸清教育痛点,建立问题清单与解决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推动团田中学活动场地硬化等民生项目落地;同时在8个村成立教育促进委员会,开展教育基金筹集、组织假期返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有效破解农村学生假期“看护难、辅导难、安全难”问题。

团田乡的实践,正是保山市以“党政同责”凝聚兴教合力的生动缩影。

保山市将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行“四级书记”抓教育和“三级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市、县两级党委副书记兼任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强化党委对教育工作的直接领导。围绕“上好学”主旋律,明确市、县、乡、村“四级书记”点对点当好“编外校长”,直接对接学校需求、破解发展难题。形成党委政府牵头抓总、教体部门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大教育”工作格局。同时,出台《关于加快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1+2+30”政策体系,打好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改革、办学管理创新、教师队伍提质培优等八大攻坚战,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为打造“保有优教”体系,保山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将总体目标拆解为6个重点项目、19个子项目、47项任务及144项子任务,实现“落地有抓手、成效可检验”。今年4月,高标准建成保山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中心,集政策研究、项目策划、全流程管理及成果评估于一体,为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

此外,全面落实“礼遇优待”教师、最大限度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等措施,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教育基金公益组织。2022年以来,全市已募集资金(含物资)20236.09万元,全市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商以助教为善、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家以阅读为范、生以勤学为贵”的浓厚氛围。

资源倾斜:夯实教育振兴“基本盘”

“勒紧裤腰带也要办好教育”,是保山市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承诺。

保山严格落实“教育规划优先、经费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原则,市级财政每年专项划拨2000万元支持教育发展,坚决执行“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真金白银”。

在土地资源配置上,保山无偿划拨土地648.74余亩,下达各类教育项目资金12.8亿元,重点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改扩建幼儿园39所、中小学169所,新建、改扩建校舍、运动场100余万平方米,全市新增优质学位3704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及重点乡镇“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依托市级层面的土地、资金等保障支撑,隆阳区进一步深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以100%覆盖的集团化办学为核心抓手,探索出“盘活存量+辐射优质”的特色发展路径。具体来看,该区按照“集中化”发展思路激活教育资源潜能:3年间推动5所农村高中进城办学,同时投入11.27亿元对20所学校实施改扩建;学前教育领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12所幼儿园,新增3600个公办学位,有效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此外,隆阳区还创新“1+N”办学模式、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从城区向乡村延伸,实现区域教育质量协同提升。

在项目建设上,保山市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达标率100%,位居全省第一;推进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225个,策划储备教育项目231个,办学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同时,保山教育数字化转型亮点突出,各类学校100%接入教育专网,中小学班级100%配备教学多媒体大屏;高黎贡云平台上线运行,22个功能模块同步启用,探索构建“1+4+N”数字化支撑体系。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注册率100%;197件次师生数字化成果获国家、省级奖项并被推广。

在强化硬件保障的同时,保山注重“软件”建设,创新“家校警”联动“护学岗”模式,落实“高峰勤务”,打造学校周边“安全区”。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结合“1530”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法治教育。抓实“六个保护”,全方位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创新驱动:激活提质增效“加速器”

“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凡是有利于提高保山教育教学质量的事,凡是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事”都要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干。保山市委的号召,为当地教育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保山坚持以创新破题、改革赋能,从多维度发力激发教育内生动力。在教育综合改革中,该市以机制创新为总抓手,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筹建全省规模最大的州市级教育科研机构——保山教育研究院,构建市县校“一张网”教研体系,组建高中“三新”学科专家团队,省市级课题研究立项659项,结项278项,共获奖教学成果13项;深化集团化办学与学区制管理,认定教育集团18个、城乡学校共同体20个等,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另一方面聚焦关键领域改革:深化小学质量评价改革,腾冲市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县级试点已启动;构建三级督学网络,“3335”监测结果运用模式获国家肯定。

市级改革的落地,催生出基层创新实践。昌宁县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顺利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892名教师参与竞聘,义务教育学校岗位适配率由88.7%跃升至97.8%。施甸县由旺镇依托保山教育研究院,组建12所中小学教研共同体,通过“名师送教”“智慧教研”等破解农村教学短板,2023年初中600分及以上人数完成率达126.67%,居全县第一。腾冲市部分学校推行“以学为主”课堂改革,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主动学”。龙陵县龙山镇将“家长夜校”列为民生工程,组建35人讲师团,提供“菜单式”课程,完善家校共育。

职业教育领域,保山以改革塑品牌,通过出台相关措施及方案,推进办学与管理改革,5所中职成立校办企业、开展5个专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构建“1225”提级管理体系。围绕产业需求,撤并14个老旧专业、新增5个新兴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共建14个企业及产业学院,开发30种“金教材”,成立产教融合促进会,打造多个产教联合体与共同体;搭建技能赛事平台,获省级奖项78项,4个赛项晋级国赛。

这一系列靶向精准、落地有力的改革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保山教育答卷”。保山先后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教育会议活动中展示推广。同时,腾冲市、隆阳区及4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保山一中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群众教育获得感与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记者 王曼华

一审:刘自明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 保山热点

【央视新闻】保山的他在天安门前留下一张不能露脸的照片

致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慰问信

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国首发 腾冲同步举行首发仪式

腾冲市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我市组织集中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七彩云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云岭大地各族儿女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

保山市为首家拥军加油站授牌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