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8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山过程中,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保山市,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保山大地花红果硕,平安保山建设质量更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更加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根本保障,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保山始终把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山”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出台工作规则、工作细则等文件,明确专项工作组职责,并协同开展各项工作。
市委及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挂帅,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全市平安建设进行统筹,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县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主动研究、协调县级综治中心建设,自筹资金494万元,新划入办公用房3栋1380平方米,原址提升改造2栋826平方米,调配常驻部门32个63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保山市政法、信访、民政、司法等部门派员常驻综治中心集中办公,实行“周例会、月分析、季调度”推进机制。开展综治中心“查问题补短板抓巩固促提升”专项行动,通过乡级自查、县级帮助查、市级指导查三级联动模式,推动综治中心制度执行和作用发挥。
同时,出台《保山市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四个一”工作制度》等系列文件,形成完善的制度机制,有效破解综治中心运行不规范、部门协调联动不充分、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难点堵点问题。
此外,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考核奖惩、晋职晋级直接挂钩。综合运用通报、约谈、挂牌整治、一票否决等措施,压实各级各部门平安建设责任。
为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保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工作,及时找准隐患,强化源头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
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村在村“两委”领导下,“老年之家”主动作为,积极参加综治维稳工作。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组成的20人“三老”调解队,成功参与各类家庭、社会矛盾调处30余起。“三老”被村民形象地称为“不拿工资的法官”。
2024年,全市政法机关以“五个建设年”为统筹,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政法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社会治安形势呈现“十降六升”的良好态势。
年初召开的保山政法工作会议强调,全市政法工作要以落实和完善党管政法工作制度为保证,奋力推进保山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山、法治保山,更好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
用好综治中心,治理更加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
面对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保山市以四级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格局,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方式模式创新和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提升。
健全机制+创新模式筑牢防线,构建基层治理的管理机制。严格依照《保山市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工作流程》,全面推行“关注帮扶预防化解家庭纠纷工作法”,按照“人居住所看一遍、家庭成员谈一遍、左邻右舍问一遍、家庭关系理一遍、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核一遍”的“五个一遍”工作法和“一联三定四包”工作机制,对突出矛盾纠纷及风险家庭开展动态摸底,实时化解稳控。
将边境管控融入基层党建、社区警务、乡村治理,推动强边固防与边境地区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双向推进。在边境乡镇构建以“联指中心统揽、综治中心协调、网格中心落地、矛调中心化解、信访中心稳控、服务中心惠民”为主要内容的“六中心合一”边境治理模式。目前,边境地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8%,信访量同比下降42%。
资源聚合+数据共享破难题,队伍联动凝聚调处合力。制定《保山市综治中心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政法机关、民政、人社、工青妇等部门资源,实行“常驻+轮驻+随驻”模式。今年以来,通过跨部门联动已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173起。
制定《保山市非警务矛盾纠纷转办联处工作机制(试行)》,依托“云综治”数据平台,将“非公安管辖且初次调处未果”“调处成功但存后续风险”“情况复杂需多部门协同”“当事人为重点关注人员”四类非警务类纠纷,精准推送至同级综治中心协调处置。
目前,保山市已实现四级综治中心100%全覆盖,已建成1个市级中心、5个县级中心、76个乡级中心、958个村级中心为格局的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1040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强化法治保障,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针对涉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高发暴露的部门协同不足、教育监管缺位、社会防控薄弱等问题,昌宁县综治中心立足职能定位,牵头破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难题。
施甸县仁和镇综治中心与县人民法院探索“委托转送+分类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的诉前调解“仁和模式”,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腾冲市推动诉服诉裁团队进驻综治中心构建“非诉调解挺前,诉讼保障兜底”的全链条解决机制,将司法服务前移至基层治理一线。
全市各级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4万件,办结率98.7%;通过“平安保山”App受理矛盾纠纷1.4万件,“云综治”信息系统登记矛盾纠纷9288件、多元化解9099件,化解成功率保持在97%以上。
从共治到共享,人民更加满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结合新的形势推广“枫桥经验”,并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自2023年起,保山市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特点,以全市958个村(社区)为单位,研判辖区治安形势、矛盾纠纷特点及重点人群情况,制定“个性化”专项普法“需求清单”。乡镇综治中心依据清单派单,行业部门、法治副村长主动接单,律师、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精准匹配服务,形成“点单、派单、接单、领单”的高效闭环管理。
近年来,保山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破解普法针对性不足、资源分散等问题。
施甸县甸阳镇幸福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面对群众管理难、服务难、思想转变难、就业难“四难”问题,社区综治中心以“标准化、实体化、高效化”建设为核心抓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目前,“一站式”和“上门式”服务,解决了“无法管”这一盲点问题,有效破解了“服务难”问题。
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368批20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事项共计800余件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搬迁初期的72%提升至98.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
保山市倡导以评树德,在全市乡村(社区)建立“爱心超市”,开展“一兵三户四村”“最美庭院”等评比,以环境美带动乡风美。目前,全市共评选出“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21056户。
创新推出“关爱服务家庭评估帮扶管理”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综治中心是百姓身边的110”理念深入人心。
陆续研发推广运用“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995”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智慧边境”大数据、“智慧社区”管理云、公安大数据实战工作等多种智能化平台,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向社会公布5个县级综治中心、76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联系电话,开通“指尖”上的服务,群众打开微信搜索“云综治”小程序,点击“纠纷上报”登记相关信息、说明诉求,确认提交后,将有专业人员及时联系对接。
一大批见义勇为群体涌现出来,共有各级见义勇为人员374名,为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009个,建设幸福食堂21个,采取公私融合、医养结合、康养联合3种模式,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全市958个村(社区)均建设了儿童之家。发挥出了心理辅导、济困救孤、素质培养、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指导等作用。
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是平安。群众的满意度,直接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成效。在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感执法满意度测评中,保山市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
记者 黄宝洲
一审:刘自明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53120250003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