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乡木城村:“约”出和美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6:33:34
分享到:

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木城村从“小切口”着手,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以村规民约为纽带,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入,探索建立了“1+3+18”差异化公约体系,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落地生根,打造“无门而治”边疆治理新格局。

凝聚多方力量,群策群力“定公约”。木城村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坚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为破解传统村规水土不服问题,聚焦拥党爱国、明礼诚信、孝老爱亲、强边固防等内容,广泛听取本村“两代表一委员”、妇联主席、法律顾问、乡贤能人等群体意见建议,开展了2次村规民约修订完善(2018年版、2021年版),严格履行村规民约审查备案程序,明确限制性规则实用性和合法性后提请全体村民协商,召开村民会议表决,探索建立“1+3+18”差异化公约体系,即1套村规总领方向,3个组规明确导向,18项细则覆盖民生小节。10条村规民约附带6项执行机制保障落地落细,组规创新设置“每月首周六公共卫生日+黑榜公示”“党员挂联户3次缺会,即上门解读”等刚柔并济条款,推动自治基因深度激活。截至目前,小组人居环境达标率从62%提升至94%,户主会参会率从58%跃升至92%,村规民约从“纸面条款”转化为“行动自觉”。

(木城村村规民约  董秀芬2025.07拍摄于龙陵县木城乡)

坚持问题导向,三级议事“解难题”。立足边境村实际,针对边境事务繁多、群众诉求多元、管理服务乏力的治理困境,木城村探索“支部领航—议事会研议—户主会拍板”三级决策链,在推进村规民约落地生根上,由村干部、网格员、乡贤能人、民族群众代表等组成的7类群体议事会,发挥“智囊团”“监督员”“观察员”作用。通过“靶向召集、专题研议”模式,决策意见征集范围拓展至85%的利益相关方,效率提升60%。例如,人工饮水建设项目原需3次户主会协商,现仅需1次会议即可达成共识,实现众人的事情众人好商量,从“干部决策”到“众人合议”的转变,有效凝聚多元共识。截至目前,木城村村规民约规定内容科学、适应时代发展、群众反映优良、执行情况良好。

(木城村等养三组组规  董秀芬2025.07拍摄于龙陵县木城乡)

(等养群众围绕村规民约开展协商议事  董秀芬2025.07拍摄于龙陵县木城乡)

聚焦管用结合,多措并举“增实效”。木城村每年进行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评选,常态化开展家风、家教、家训、尊老孝亲宣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宣扬孝、真、善、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营造文明家风、文明乡风,推动全村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监督村规民约的具体实施,对违反村规民约的陈规陋习和不正之风进行制止和规劝,及时提出整改要求。此外,充分利用新媒体、“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墙体画、大喇叭广播等方式加强宣读和讲解让村规民约家喻户晓,以木城乡村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方言快板、舞蹈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村规民约宣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趋善行善。近年来,看得见的环境在悄然变化,看不见的乡风已润入心田,人居环境从“安居”到“美居”蝶变,文化传承从“传承”到“创新”接力,移风易俗从“面子”到“里子”革新。

如今的木城村,民风更淳朴、乡风更文明、环境更优美,移风易俗蔚然成风,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边陲小城铺展开来。

通讯员 尹以超 何安健

一审:王晓艳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 保山热点

保山市举办首届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素养大赛

来!AI绘非遗,中缅非遗海报征集喊你赢大奖!

保山小粒咖啡进高校,发车!

2025/2026云南省城市足球联赛保山市代表队招募→

保山市我们的节日·重阳系列主题活动在施甸举办

保山一案例入选全国十大优秀案例!

保山少年足球盛宴,开踢!

大保高速改线工程项目进度已达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53120250003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