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学遇见田野——“中国作家驻村计划”活动走进保山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6:57:16
分享到:

张绍民在黄龙玉博物馆。赵立智 摄

张绍民在永子棋院。范南丹 摄

当作家走向田野,文字便有了泥土的芬芳与时代的温度。近日,著名作家张绍民作为“中国作家驻村计划”的一员,带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时代的思考,走进了云南保山。他此行的目的,是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行走、观察、思考中以独特的视角发现乡村,理解乡村,记录、抒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阔历程。

到龙陵探寻乡村密码

10月20日,张绍民走进龙陵县,开启了他的驻村采风之旅。

龙陵县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里,各式各样的石斛花长势旺盛,在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张绍民说,龙陵县是“中国石斛之乡”,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的征途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发力打造全国石斛花卉产业中心、交易中心、研学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思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随后,张绍民先后参观了黄龙玉博物馆和龙陵县龙山镇华盛玉雕创艺厂,在现场参观和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张绍民说,黄龙玉的发现,让玉出云南实至名归。经过多年,龙陵积淀了深厚的玉雕文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对推动龙陵的文旅事业和文创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华盛玉雕关爱班里,看到残疾学生通过学习玉雕技艺解决了就业问题,找到了人生的希望,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学生们身残志坚的劲头让我深受感动。

此次驻村采风,是中国作家驻村计划“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张绍民表示,龙陵的产业发展与乡村变迁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接下来他将把在龙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鲜活的文学作品,让乡村振兴既有“产业筋骨”,更有“文化灵魂”。赵立智

在隆阳品味文化底蕴

10月24日,张绍民深入隆阳区金鸡乡永子棋院、板桥镇青龙街、潞江镇比顿咖啡园区等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

当天,张绍民一行在金鸡乡与保山本地作家进行交流座谈,了解金鸡历史文化;在板桥青龙街与乌铜走银、甲马版画非遗艺术家交流,了解南丝路文化。随后,张绍民一行到潞江镇丙闷村参观亚洲第一大榕树,了解潞江坝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参观了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了解保山小粒咖啡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张绍民表示,保山是文艺创作的宝地,保山的产业发展与乡村变迁,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助推保山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采风期间,张绍民还与隆阳区作家协会会员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与成效的交流活动,并进行了现场创作指导。交流中,话题不仅聚焦于地方文艺工作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贴近家乡、助力发展的优秀作品,还延伸至“在幸福之地创造并享受幸福生活”的民生思考,引发广泛共鸣。​

谈及创作方向,张绍民着重强调,作家应立足自身熟悉的领域深耕细作。他以保山为例,指出当地咖啡产业便是极具挖掘潜力的创作题材:“可以从青年人享受咖啡的日常场景切入,逐步延伸至咖啡产业的发展历程,既关联健康生活理念,又能展现中国咖啡产业蕴含的强劲力量。”同时,他鼓励本土创作者打好创作“组合拳”,精准选取与乡村全面振兴相关的题材进行创作,并坚定地表示:“小地方也能孕育出大作品,保山的风土人情与发展变迁,本身就是最鲜活的创作素材。”​

张绍民多次感慨,保山是名副其实的文艺创作“风水宝地”。这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日新月异的乡村风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他明确表示,将把此次在保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以文字之力为保山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董国平 段杏花

一审:李秋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 保山热点

保山市举办首届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素养大赛

来!AI绘非遗,中缅非遗海报征集喊你赢大奖!

保山小粒咖啡进高校,发车!

2025/2026云南省城市足球联赛保山市代表队招募→

保山市我们的节日·重阳系列主题活动在施甸举办

保山一案例入选全国十大优秀案例!

保山少年足球盛宴,开踢!

大保高速改线工程项目进度已达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53120250003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