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冲市曲石镇千双坝,杨在平穿梭在烤烟田里忙碌地采收着烤烟,他心里盘算着到烤烟采收完就到了玉米种植的好时节,想到这些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曲石镇自实施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后,杨在平大半年时间都在田里忙碌着,当烤烟还在做收尾工作时,就可以在烟墒上套种玉米,待玉米成熟后,还能及时种上油菜,一年下来,土地几乎没有闲置的时候。通过这种套种模式,杨在平家的收入实现了显著提升,形成了“多重收益叠加”的格局,这也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现在我家两个孩子正在念大学,开销很大,今年我种植烤烟35亩,烤烟收完后套种玉米,收入预计有15万元左右,这样孩子上学的费用就有着落了,如果玉米收获后再套种上油菜收入就更高了,”曲石镇箐桥村烤烟种植大户杨在平笑呵呵地告诉我们。在曲石镇,像杨在平这样受益于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的农户还有很多。这种创新的种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还为农户们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以往,土地在烤烟收获后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闲置,而现在通过套种玉米和油菜,土地得到了连续利用,农户的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
曲石镇地处腾冲市北部,背靠高黎贡山,具有良好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曲石镇充分利用当地良好气候资源及烤烟采收后烟田余肥丰富和闲置时间较长特点,积极引导广大烟农开展烤烟套种玉米(大豆)、玉米套种油菜,实施烟粮油“一地三熟”种植模式,有效促进粮、烟、油协调发展,解锁群众“增收密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每年7月中旬,曲石镇烤烟陆续进入采收期,烟农们就开始忙碌地采收烤烟,当烤烟的烟叶采收至三分之二后就可以直接在烟墒上套种玉米了,烟墒上剩余的肥力足以让玉米茁壮成长,后期只需简单追施少量提苗肥,就能保障玉米良好生长。同时剩余的烟杆还能作为天然的支架,为玉米生长提供支撑,减少玉米倒伏的风险。10—11月份玉米就到了收获的季节,同时油菜又可以套种在玉米地里。油菜对土壤肥力的要求相对不高,正好能充分利用烟田和玉米田剩余的养分。同时油菜生长周期较短,到来年的4-5月就可以收获,这样又为土地带来了新一轮的收益。这种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通过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互补,实现了时间的优化配置。让曲石镇的土地在一年中几乎没有闲置的时候,始终保持着高效的生产状态,持续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真正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曲石镇2025年烤烟种植面积为17000余亩,烟后套种玉米(大豆)约15000余亩,大概收获525万公斤玉米(大豆),预计为当地群众带来1155万元收入。如果再加上后续套种油菜的收益,全年农业总收入还会有更显著的提升。”曲石镇综保中心工作人员蔺以柱告诉我们。

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显著效益,还在生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烤烟、玉米、油菜三种作物轮作上阵,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保证了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让耕地更加健康可持续地耕种。同时,不同作物的搭配种植,也丰富了当地的农业生态景观,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曲石镇政府也积极为这种套种模式提供支持和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农们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加大科技增粮技术、资金扶持、科技培训等力度,不断提升种植户科技意识,使得烟后玉米在种植品种、密度、施肥技术等科学管理方面得到提高,达到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同时,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多家收购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烟农们种植的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曲石镇综保中心技术人员介绍,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是上级农业部门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它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特性,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顺序,既保证了烤烟的品质和产量,又让玉米和油菜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解决了粮烟油用地的突出矛盾问题,为烤烟、粮食、油菜籽三大主导产业的协调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实现了烟、粮、油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曲石镇箐桥村党总支书记黄永林也跟我们说:“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我们村已经实施20年左右了,多年来,村民们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广泛接受,这一模式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农业生产中。这种模式除了能让种植户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让50—6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有了就业机会。”

随着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的推广,曲石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户们的收入水平也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加入“一地三熟”套种模式的队伍中,从“观望尝试”转向“熟练深耕”。如今,曲石镇的烟粮油“一地三熟”套种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它不仅解锁了群众的“增收密码”,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农业发展经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曲石镇:文寸待美图综合)
一审:王晓艳
二审:杨冬燕 杨娜
三审:王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53120250003
滇ICP备 11003008 号
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主管 保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保山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